首页 > 国际新闻/ 正文

均数量换手率必须降低再降低

来源 2020-09-24 06:04:35 国际新闻

  “量是价的先行指标”是何时就有?出自谁?它的缘由关系如何而来?这已不可考。1990年初期,在台湾有个股市名师谈到“量价关系”罗列出“八阵图”,在当时造成巨大震撼,因为简单图列八阵图解释成交量演变太犀利啦!在那个年代可以如此点出量与价的关系,简直是大师级人物,可惜只停留在表述量与价的关系,没有细化说明如何应用?至今这个循环关系还有很多人弄不明白。

  “先有量才有价”、“量在前,价其后”、“量见底,价格再跌背离”或“量见顶,价格再涨背离”,这些话至今已经是股民朋友朗朗上口的经典语句。当股价上涨后回头比对量价关系,所有讲解量价演变的特征都可以找到说明的理由,也可以奇准无比,但在事前应该如何准确应用?如何正确把握?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分析可以说得清楚,讲的明白,为何如此?

  显然,量与价的分析解读都在事后反推,不是用在当下。事后分析,每一个分析者都可以清楚说明其中的原委关系,但在实盘操作应用时没有那一种分析可以事前完整解读其中的变数要领,即在当下行情演绎中没有那个人可以清楚的说明量与价的演绎变动关系,只能大致上迷迷糊糊的大概如此表述。

  将多数有关量价分析说明进一步拆解细读,多数仅止于讲解量价的演绎,无法清楚说明其中的关键与关联,更无法说明其中步骤演变关系。林林总总一堆文字讲解但无法实务操作应用,主要是没有针对量潮趋势的比对论述,当然无法讲述量潮未来的演变倾向,自然无法说明量潮趋势变动。

  如何针对量潮趋势解读呢?所谓成交量,最关键在于成交手数的推导论述,重点在于换手率。如果分析成交量不谈换手率,根本不可能掌握量的演变。举例大盘上证指数周三日成交额2407亿元,低于10~20~40日均额量2741~3112~3921亿元,显示资金明显退潮,这样的趋势形态说明没有场外增量资金进场撬动,只剩下场内存量资金博弈,仅有场内参与者甲卖给乙,乙又卖给丙,如此循环周而复始,股价越盘越低,最后都没有获利机会。

  即使在某个股上获利,但换股操作后又在其它股票上亏钱,那个人买的新股不是人家的旧股呢?都是别人卖出来,重点在价差,如果无法赚到价差,交易频率就会降低,成交金额及换手率也会偏低,成交量会越缩量股价越低,越低越是亏损,到最后亏损越来越多,陷入翻身无望后的杀跌,一杀跌就到低位的自然循环运行演变。

  只有两个简单的量价循环演变:一是“以大跌大量止跌”,二是“以大跌急速缩量止跌”。如何辨别?采取10~20~40日均额量及均数量的压缩降低为基准,从第一次循环周期进入到第二后再到第三,自然就会陷入低位量周期,采取横向对比前期低位量特征,找寻两者之间的对称与对应关系,大致上可以看出压缩量到低位特征,再计算其中的换手率状况,可以找到量潮演变的低位量周期关系,以此判断压缩量到“底”关联演变。

  大盘指数目前进入第一个周期压缩还没有结束,尚未进入第二周期,显然还有再次压缩再跌的演变。第二个周期进入8天,常态时间还有12个交易日,等待进一步压缩见低位量后再确认价格的相对平衡与稳定,没有出现这个特征之前都别说见底量。

  深市从9月11日进入10日均额量第一周期循环至今9天,第一个周期10天还未明显看到压缩降到低位量水平,还未进入第二周期,还有更长时间需要调整。虽然它是缩量了,但极其不平衡也是过度集中在创业板市场的成交量,导致创业板指数的日成交额还是居高不下。

  从8月24日至今23个交易日累积金额达到61966亿元,与周三流通市值65786亿元仅差3820亿元,预计周五将达到流通市值水平,意谓金额达到总量计算水平后,价格也会相对应有变数。但23个交易日换手率竟然达到136.82%,即成交金额中有36.82%是重复滚动换手,也可以认定这是虚增的金额,或是无效率的捣鼓金额,但股价越盘越低意谓没有获利,自然会引发后续亏损认赔杀跌的演变。

  显然创业板存在相对高的滚动换手率风险,随时会有反转下跌之虞,一定要避开它的杀跌。下跌有风险,操作需谨慎。确认跌势倾向后只有回避它、远离它,才会安全避开下跌。

(文章来源:财富动力网)

Tags: 均数量换手率必须降低再降低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