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新闻/ 正文

谁为“掺水”信用贷风险埋单?

来源 2020-11-11 13:33:03 财经新闻

  本意是加大支持小微企业的信用贷,却被银行玩成了“数字游戏”,最后真正流向实体经济的小微信用贷究竟有多少?随意调整风控措施,信用贷背后的风险有哪些?

  在监管部门提出提高小微信用贷投放的鼓励和考核背景下,不少银行开始在信用贷数据上“动脑筋”。

  “为了追求信用贷款规模,部分银行已经搞小动作。”中部地区某城商行人士透露,只需更改增信条件,存量的担保贷款就变成信用贷款。除此之外,调查发现,银行还有多种手段“美化”信用贷数据,包括调整企业类别、担保变共同借款等。

  “掺水”信用贷

  如何在短时间内较快完成小微信用贷的规模和占比考核?已有银行找到“小窍门”。

  前述中部地区某城商行人士介绍称:“根据要求,我们要在今年年底将小微信用贷占比提升至30%,这一要求很难达到,毕竟信用贷款没有抵押和担保,一旦出风险,银行一点保证也没有。”

  “为了完成这一考核,已有银行开始玩‘数字游戏’。比如,对于那些有担保条件的存量贷款,银行允许将担保条件暂时放弃,在企业将存量贷款还清后,银行重新给企业审批同等额度的无需任何担保的贷款。从规模上来讲,银行的小微贷款总量并没有变化,只是将担保贷款变成信用贷。”该城商行人士表示。

  谈及这一操作的更多细节以及企业主是否配合,该人士直言:“这个操作需要企业主将未到期的贷款先还掉,重新在系统里走一遍流程,也有客户并不配合。这么操作并没有切实支持到实体经济;对银行而言,后期资产质量存在压力,银行的风险敞口在于,原先的抵押或者担保条件撤掉后,抵押物存在被查封的可能。”

  据了解,一般而言,银行不能轻易变更贷款的增信措施。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合规人士表示,将担保条件取消,对银行来说存在较大的风险敞口,就其所在的银行这一操作不太可能实现。“不过,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管理办法,风控标准也不相同。”

  除了上述“腾挪术”,调查发现,还有银行选择给原来的客户,在保持原有贷款额度条件下增加信用贷规模,即“过度授信”。一位资深银行人士认为,如果明年银行集中收回信用贷或者要求企业提供担保或者抵押,企业可能无法按时还款也不能提供银行认可的担保条件,这都是后续的风险隐患。

  “还有一种操作是,银行将担保人改为共同借款人,比如2个人合伙开公司,原本A是B的担保人,现在银行把A和B变成共同借款人,这笔担保贷款就变成信用贷。”某上市城商行小微事业部人士介绍称。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腾挪”信用贷的做法已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此前,两家银行分别因虚增信用贷款数据和贷款企业类型划分不准确,导致虚增小微企业贷款数据被处罚。

  银行核心风控能力受考

  一面是监管鼓励银行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另一面是信用贷意味着较大的风险敞口,如何实现两者的平衡,则考验银行的风控能力。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加码政策支持,普惠金融监管考核也从过去广义的“三个不低于”“两增两控”目标,升级为针对首贷户、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等具体方面提出精细化目标。

  除了提出考核指标,监管亦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通过对地方法人银行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予以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激励地方法人银行进一步加大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同时,各地央行也出台相关举措,从利率上提供补贴支持银行加大信用贷投放。

  虽然监管层多次喊话鼓励银行发放信用贷,但考虑到风险,部分银行人士仍比较谨慎。

  浙江某城商行行长表示,尽管在信用贷款推进上,央行等监管政策与激励力度很大,有效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积极性,但银行在推进信用贷中存在以下难点:一是政策刺激了市场竞争,部分机构有增量考核,非理性行为时有显现,个别存在过度授信现象;二是信用贷款主要定位优质客户,疫情期间,此类需求也不旺盛;三是国内疫情基本稳定,经济发展稳步回升,但行业发展差异化愈加明显,客户风险评判难度加大。

  谈及如何做好信用贷的风险把控,上述浙江某城商行行长表示,该行在风控上,主要通过强化大数据分析能力,明确客户准入要求,优化客户风险评级等贷前、贷中、贷后模型,通过线上控制+线下审核模式有效控制风险。

  某国有行普惠金融相关负责人亦表示:“该行对信用贷的审核条件较为严格,银行提高信用贷,还需要配套产品制度跟上,银行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和风控模型也要建立起来,这样可以判断能在多大概率内使风险保持在一个相对的容忍的范围以内。”

  事实上,企业数据不完善亦是制约信用贷风控的难题。今年10月,央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在支持企业开展信用融资方面提出三大实施路径:向征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开放企业信用信息,鼓励金融机构和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合作,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发针对民营企业的免抵押免担保信用贷款产品;加大“信易贷”等以信用信息为核心内容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模式推广力度,用好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方案,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深入开展“银税互动”,扩大受惠企业范围,推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文章来源:城市金融报)

Tags: 谁为“掺水”信用贷风险埋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