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刘梅林:别让老年病患者“进退两难”

来源 2024-05-15 12:04:15 国内新闻

  在经久的临床工作中,刘梅林看到了老年病患者面对的两重困境:想住院,病床难找;病情稳定了,又不肯意出院——“跋前疐后”。

  这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年夜学第一病院老年内科主任医师解释,很多大年夜病院床位紧缺,并实施DRG(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付出方法)治理。与一般科室不合,老年患者常多病共存,虽因某一种疾病入院,但住院后需对多种疾病同时进行处理,超出的花费,病院要本身承担。她呼吁,应当对老年人疾病的考察指标及付费体系有更多推敲,确保老年人的疾病获得合理诊疗。

  “病院收治多病并存、病情复杂的老年患者有可能‘越治越赔’。”刘梅林说。

  刘梅林认为,解决老年病患者“跋前疐后”的困境,“强基层是必须的”,还要完美慢病评估治理体系,加强分层治理。危机重症疑难病患者,大年夜病院要尽快收治,病情稳定的患者,也能“宁神地下沉到基层”。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本年全国两会,她带来一份《关于加强基层老年人慢病治理体系及人才部队扶植的提案》。

  研究李强总理所作的当局工作申报时,刘梅林留意到,2024年当局工作义务“进步医疗卫生办事才能”一项包含:“着眼推动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本下沉基层,加强县村庄医疗办事协同联动,扩大年夜基层医疗卫活力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力卫生、医疗护理等办事短板。”

  刘梅林说:“国度想做的事和我们临床大夫想到一路了,我们要思虑若何合营,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办事工作。”

  她认为,人才方面,大年夜病院有职责为基层培养一批具有老年医学专业水准、本质周全的大夫,能带领团队为基层患者办事,也能根据患者病情断定是否须要转诊到上级病院并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持续接收;一些经验丰富的退休大夫,假如有意愿,在经由培训合格后,可以鼓励到基层医疗机构任职;政策应当支撑下到基层的专家,确保“门诊有患者,待遇有保障”;此外,要鼓励加强老年医学学科扶植,改变以前老年科“保持会”“万金油”的面孔。

  与此同时,她懂得不少患者和家眷的担心,知道在他们看来,住进病院最保险,很多人“不想出院”。

  刘梅林还建议,增长基层药物种类,让患者从大年夜病院出院后,有药可用;大年夜三甲病院的老年医学科扶植要在综合内科的基本上有专业特点,而基层病院做好慢病患者和掉能掉智人群的治理,做好职责划分,落实分级诊疗轨制。

  刘梅林很清楚,推动慢病治理下沉基层是一个“宏大年夜的体系性工程”,须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当局工作申报还提到“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度计谋”。“上升到国度计谋层面,就不是卫健委一家的事儿了。”她说,“发改委、平易近政部、医保局、药监局等多部分要在不合层面发力,社会力量也应当介入个中,比如扶植基层‘医养结合’机构。”

  在老年医学科从业20多年,刘梅林接诊的很多是80岁以上的白叟。她说,到2035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身的人,也将步入人生晚年,而他们的孩子,大年夜多是独生后代。她认为,“一老一小”的问题,解决好“一老”,中心一代的包袱才能减轻,才敢推敲生育“一小”。“这个问题也许是老生常谈,但须要一向呼吁。”

Tags: 全国政协委员刘梅林:别让老年病患者“进退两难”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